首页 > 365bet备用网站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其他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 工 作 报 告
——2011年1月7日在365bet备用网站_365bet开户在线_office365怎么登陆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关于“十一五”及2010年政府工作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着成就的时期。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立足张掖特色优势,与时俱进拓宽“三条路子”,攻坚克难实施“十大工程”,凝心聚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尽心竭力惠民生,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全市经济快速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基础建设全面加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成就是:
——突出发展要务,综合经济实力显着增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壮大产业实力,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预计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10.8亿元增至2010年的212亿元,年均增长11.6%。人均生产总值由8651元增至16400元,年均增长11.3%。大口径财政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由6.6亿元和3.3亿元增至19.3亿元和7.6亿元,年均增长24.1%和18.4%。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60.4亿元和31亿元增至124亿元和68亿元,年均增长15.4%和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595元增至10855元,年均增加65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751元增至5575元,年均增加365元。五年间,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跃上了新台阶。
——突出项目建设,发展基础全面改善和加强。抢抓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等重大政策机遇,累计建成投资百万元以上的项目1718项,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54项、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11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5亿元,建成项目之多、投资力度之大、建设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军民合用机场开工建设,高速公路贯穿全境,连接周边地区主干道全部贯通,农村公路覆盖全部乡镇和61%的行政村,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比“十五”末增加5300公里,“居中四向”的立体交通框架和路网结构基本形成。完成重点水利项目150多项,配套改造4个大中型灌区,除险加固14座病险水库,建成干支渠760多公里,解决37.2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水利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大孤山、小孤山等29座中小型水电站建成发电,新增装机67.6万千瓦,城乡电网改造项目全面完成,电力供应水平进一步提高。巨龙建材新型干法水泥、荷兰爱味客马铃薯全粉等220多个重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为加快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力实施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保障性住房等社会民生项目,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显着提升。
——突出产业支撑,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努力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农业生产能力和水平显着提升,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9%,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粮食生产连续五年增产增收,总产量突破100万吨。玉米制种、马铃薯加工、肉牛养殖、高原夏菜、设施葡萄等特色产业迅速发展,创建特色农产品品牌34个,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255万亩,骨干龙头企业达到132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5%,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92个,形成了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组织实施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累计培训20.6万人、输转113.2万人、创劳务收入77.7亿元。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发放各类补贴资金13亿元,农民人均受益1310元。工业发展速度和质量效益显着提高,累计建成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119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121户增至160户,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由2户增至22户,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工业增加值由24.4亿元增至55亿元,年均增长21%,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1.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由125.8%提高到200.2%,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6%。交通运输、商贸流通、餐饮服务等传统行业发展壮大,金融保险、房地产开发、旅游物流等新兴服务业态迅速兴起。第三产业增加值由37.8亿元增至75亿元,年均增长11.7%。非公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9个百分点,达到49.5%。
——突出生态引领,城镇化建设取得新的突破。加大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全力推进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生态移民等重点生态工程,恢复和增强了祁连山水源涵养功能。实施黑河流域近期治理工程,推广高效节水新技术,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承载力和利用率不断提升,连续十一年完成了黑河调水任务。大力推进“三北”防护林建设、公益林保护和荒漠化治理,阻挡了风沙侵蚀,保护了绿洲安全。把保护黑河湿地与建设生态城市紧密结合起来,调整完善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品位,优化人居环境,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评审,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命名挂牌,张掖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湿地之城”、“戈壁水乡”生态城市的特色更加凸显。滨河新区建设和各县城区扩容改造稳步推进,城镇道路、供热供水、电力通讯、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市县建成区面积达到52.4平方公里,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4.5平方米,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以小康住宅和水电路林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新农村示范点和中心集镇建设,建成示范村60个、小康住宅9.2万户,改造危旧房4.7万户,农村面貌发生了显着变化。
——突出民生保障,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先后投入34.6亿元,每年办成一批覆盖面广、受益面大的惠民实事,解决了城乡群众生产生活方面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多措并举促进就业创业,累计新增城镇就业7.7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1.4万人,困难群体就业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3%以内。统筹城乡构建社保体系,五大社会保险参保人数稳步增加,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顺利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城乡绝大部分群众;在全省率先建立困难群体社会救助体系,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达到年人均2508元和850元。城乡九年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均衡发展,高考升学率连续五年稳居全省前列;累计投入4.9亿元,新建、改建中小学校209所、校舍66.6万平方米,化解“普九”债务2.8亿元,为154所寄宿制中小学配备标准灶具,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完善院地院企科技合作机制,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科技攻关推广项目244项,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44%。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在全市实施了“双选双进”、“政府特殊津贴”等人才培养、激励措施,选派540名大学生进企业服务,选送747名企业人才到大学培训,为13000多名企业人才和农民技术人员发放政府特殊津贴2000多万元。新建、扩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235个,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稳步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五年控制在6‰以内。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成4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991个农家书屋、5个全民健身中心,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7%以上。为3.9万户城市低收入家庭发放住房租赁补贴6600多万元,提供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8400套,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得到缓解。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沿山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六县区中心敬老院、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成使用,民政福利设施日益完善。深入推进双拥共建工作,投资2000多万元,为驻地部队改善了训练、生活条件,退伍军人安置率达到95%。国土资源、外事侨务、审计统计、工商物价、防震减灾、人防气象、史志档案等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
——突出改革创新,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创新发展思路和工作举措,成功举办“绿洲论坛”,组织实施“十大工程”,为拓宽“三条路子”、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深化行政管理体制、行政审批制度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市县区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任务,管理服务能力和工作效能不断提高。积极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实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完成。加大社会发展领域改革力度,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科技、教育、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开展。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招商引资139.7亿元,利用外资1.5亿美元。严格执行政府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广泛听取民主党派、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深入推进平安张掖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强化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格规范市场秩序,维护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政府廉政建设不断加强。
2010年,我们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和严重自然灾害的冲击影响,紧紧抓住国家继续扩大内需、出台支持甘肃发展意见的历史机遇,立足“生态安全屏障、立体交通枢纽、经济通道”的发展定位,着眼建设“生态文明大市、现代农业大市、通道经济特色市、民族团结进步市”的奋斗目标,突出“生态建设、现代农业、通道经济”的发展重点,继续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市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完成。预计生产总值增长11.5%,大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28.1%和20.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70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86元。
一是项目投资再创新高。开工建设各类项目693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4亿元,实现了投资规模和结构双突破。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军民合用机场、祁连山腹地环线旅游、城市天然气管网、黑河宝瓶河水电站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3万吨谷氨酸生产线等21个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
二是特色农业发展壮大。张掖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甘州区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杂交玉米制种达到92.8万亩,种子产量占到全国用种量的40%;种植高原夏菜40万亩,新增日光温室(钢架大棚)面积1.4万亩,荒漠区设施农业、沿山地带温室葡萄成为现代农业新的增长点;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鲜薯总产达到100万吨;建成千头以上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19个,肉牛饲养量达到75万头。新建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10个。输转劳动力26.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2.5亿元。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沿山贫困片带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
三是工业经济较快增长。以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为主攻方向,推动工业结构调整,提高工业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工业在困难中发展、发展中创新,实现了速度效益同步增长。电力、建材、冶金等重点行业增速超过20%,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5亿元、增长21%,实现利税11亿元、增长35%。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1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9%。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入审批阶段,煤制天然气、风能、太阳能发电及装备制造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四是城镇建设势头强劲。总投资50亿元的156个城镇建设项目全面完成,城市发展空间和承载功能进一步拓展。滨河新区主干道路、水域景观、湖区绿化、防洪堤坝全面完工;临泽大沙河治理、民乐新城区拓建、山丹新城区开发、高台旧城区改造、肃南祁连玉文化产业园建设成效明显。新建城区道路50公里,改造背街小巷4.2公里,新增集中供热面积162万平方米。大佛寺、甘泉文化广场建成使用。新建商品房77.3万平方米,完成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19万平方米。投资800万元埋设排水管道2.6公里,市区地下水位上升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五是民生保障继续加强。投入资金17.7亿元,全面完成了省市承诺的24件36项实事。城镇新增就业1.7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4000多人,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7%。完善五大保障体系,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老人供养及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稳步推进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村干部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提高新农合补助标准,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覆盖率达到95%以上。积极应对泥石流、大风冷冻等重大自然灾害,拨发救助资金3000万元,及时解决了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加大社会事业发展投入,新建和改扩建各类学校75所、医疗卫生机构88个、文化站室17个,城区数字电视转换工程全面完成。集中开展食品安全整治,切实加强矿山、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的安全监管,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我们可以说,“十一五”的这五年,是张掖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五年,是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力度最大、成效最为显着的五年,是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经济实力增长最快的五年,是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五年里,全市上下同心同德、和衷共济,把握机遇、战胜挑战,创造了振奋人心的业绩,使张掖大地发生了令人瞩目的深刻变化。我们为张掖的发展进步感到欣慰和自豪!
这些成绩,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总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全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市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各级各部门不懈努力、扎实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广大干部群众、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驻张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中央和省属驻张单位,以及所有关心和支持张掖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十一五”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十分宝贵。我们要更好地履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职责,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松劲,不断夯实经济基础,提升综合实力,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奠定坚实基础;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全体人民安居乐业、共享发展成果;必须始终坚持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在不断深化市情认识中开拓发展思路,创新施政举措,走好具有张掖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必须始终坚持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严格工作规则,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施政水平;必须始终坚持聚精会神谋发展,全力以赴抓落实,履行工作职责,强化发展责任,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执行能力。这是“十一五”的实践留给我们的经验和启示,我们要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坚持,发扬光大。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尽管“十一五”全市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但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结构性矛盾突出的经济特征还没有根本改变,工业弱、财政穷、就业难的基本市情还没有根本变化,我们仍处在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强化保障、加快发展的阶段。在政府自身建设方面,还存在依法行政不够规范、职能转变不够到位,一些职能部门和公务人员不思进取、落实不力,作风飘浮、效率低下等问题。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着力解决。
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市委《关于制定365bet备用网站_365bet开户在线_office365怎么登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提出了未来五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根据《建议》精神,市政府编制了《365bet备用网站_365bet开户在线_office365怎么登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简称《纲要》),提请大会审议。
一、编制“十二五”规划把握的重点方面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编制,从2009年起就开始部署相关准备工作,并组织各县区、有关部门和省内外专家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进行专题研究,市人大、市政协、各民主党派也围绕“十二五”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开展深入调研,为编制《纲要》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工作基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之后,市政府根据市委二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精神,又组织各方面力量进行了咨询论证,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征求了意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也提出了许多建议。可以说,《纲要》的编制过程,是深化市情认识、把握未来趋势、谋划发展方略的过程,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过程。
按照《建议》精神,在《纲要》编制中,我们着重把握了三个方面:一是把握发展大势。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务院制定出台的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省委、省政府确立的区域发展战略和跨越发展的奋斗目标,为当前和今后我市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些都在《纲要》里得到了全面贯彻和体现。同时,我们结合实际,把国家和省上的扶持政策转化为具体的项目和措施,使《纲要》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二是突出张掖特色。近年来,我市在解放思想中不断完善和创新发展思路,牢牢把握“坚持特色方向,走好三条路子,推进三大战略,实现科学发展”总体工作部署,确立了“生态安全屏障、立体交通枢纽、经济通道”的区域发展定位和“生态建设、现代农业、通道经济”三大工作重点,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大市、现代农业大市、通道经济特色市、民族团结进步市”的奋斗目标,明确了“把发展生态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把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的战略要求。这样的目标定位、发展重点和工作要求,突出张掖特色,符合张掖实际。《纲要》在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重点任务等方面都对此作了强调和体现,并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进行了细化、充实和拓展。三是注重远近结合。《纲要》既立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明确了阶段性发展目标,提出了具体工作部署,又根据省、市委跨越发展的目标要求,明确了加快发展的路径和着力点。重点突出了谋划长远发展与夯实发展基础相结合,培育主导产业与促进全面协调发展相结合,加强民生保障与发展社会事业相结合,提高劳动者素质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市委《建议》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全市要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紧跟全省跨越步伐,实现张掖发展新跨越。根据这一总体要求,《纲要》提出,“十二五”时期,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实现“三个翻番”(2015年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十一五”的基础上翻一番)、“四个突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3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300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9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9000元)。这些目标是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根据需要和可能提出的。一是基于实现发展新跨越的必然要求。国务院关于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15年,甘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要缩小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的差距、城乡居民收入要接近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省、市委提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要实现跨越发展。如期实现“缩小、接近、跨越”的发展目标,我们必须在经济发展上保持两位数增长,必须在经济总量、人均生产总值等主要指标上力争位次前移。二是基于实现发展新跨越的重大机遇。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规划、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措施;省上制定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对我市的重要功能定位、重大战略部署、重点产业培育、重大建设项目等都作了充分体现和明确,为我们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项目投资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三是基于实现发展新跨越的基础优势。经过“十一五”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市的经济实力、发展后劲、产业基础显着增强,为实现新跨越提供了基础保障。“三条路子”、“十大工程”、“三个定位”、“三个重点”、“四市建设”的战略部署和创新举措,为我们立足比较优势、发挥后发优势、培育竞争优势,创造了有利条件。四是基于实现发展新跨越的强烈愿望。现阶段,我市经济欠发达的基本市情没有改变,主要经济指标、社会保障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全市上下要求改变现状、加快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这也是我们实现发展新跨越的最大动力。
三、“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根据“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纲要》提出了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
关于区域发展布局。按照新的发展定位,《纲要》规划了未来五年我市“一心、两带、四区”发展的空间布局。“一心”,是以甘州区为中心,临泽县为辐射节点,推进甘临一体化,打造核心经济区。“两带”,是依托铁路和主干道路,建设东西通道经济带和南北通道经济带。“四区”,是以祁连山生态补偿区为核心的生态功能区,以张掖工业园区“一区三园”(循环经济示范园、冶金新材料产业园、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为主体、五县工业园区共同发展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张掖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张掖公路运输枢纽及物流园区为重点的现代物流集散区。各县区要根据各自特点和条件,找准在全市区域布局中的发展定位,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
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大市。加强生态保护建设,发展生态经济,是建设生态安全屏障的客观需要。《纲要》从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强化环境保护治理、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方面,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大市的重点任务和措施。认真落实这些任务和措施,对确立我市在西北生态安全屏障中的重要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于建设现代农业大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强化农业基础,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纲要》提出,要推广现代节水技术,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提升农业生产科技水平;着力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些都是我们发展现代农业缺一不可的重要内容,必须统筹兼顾,综合推进,通过现代农业的大发展,实现农民生活水平的大提高。
关于建设通道经济特色市。发展通道经济是“十二五”我市经济发展的战略突破口。《纲要》提出,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和现代高载能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着力打造特色旅游胜地;加快发展物流业及现代服务业,促进传统服务业优化升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建立区域合作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格局。
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市。我市有裕固、回、藏、蒙古等38个民族,并与周边青海、内蒙少数民族地区联系紧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纲要》强调,要全面落实民族宗教政策,维护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加大农牧区建设力度,改善民族地区基础条件;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提高自身发展能力;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维护民族团结宗教和顺。
关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纲要》从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繁荣发展文体事业、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任务。同时要求强化财政投入等措施,提高政府保障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纲要》还提出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深化改革开放等重点任务,并从制定配套政策、强化项目支撑、拓宽融资渠道、营造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各位代表!“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着诸多的困难挑战。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珍惜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才能获得主动、赢得未来,认清挑战、应对挑战、战胜挑战才能实现跨越、取得突破。只要我们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把政策机遇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把困难挑战转化为发展驱动力,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奋力而为,就一定能实现“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宏伟目标,把张掖发展大业推向前进!
关于2011年政府工作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发展新跨越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各项工作,不仅对当前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长远发展意义重大。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市委二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紧紧围绕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和支持甘肃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突出发展生态经济,继续强化发展基础,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为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开好局、起好步。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3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6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口和计划生育、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立足我市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定位,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快推进宜居宜游绿洲张掖建设。
全面加强祁连山生态保护。抓住祁连山北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即将通过审批和国家实施“天保二期”工程的有利机遇,加快编制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生态补偿试验区建设规划,适时推进祁连山生态补偿试验区建设。大力实施封山育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人工造林10万亩以上,封山育林14万亩以上,加强草原、冰川、湿地保护,不断提高祁连山水源涵养能力。
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以水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合理配置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促进自然生态保护恢复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立节水农业与生态保护相生相伴的耦合体系,优化用水结构,加快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大力推广膜下滴灌、垄膜沟灌技术,新增高效节水面积5万亩。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体系,以价格杠杆促进节约用水。深入开展节水示范创建活动,建成一批示范灌区、示范乡村和示范单位。推进黑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编制进程,争取尽快实施。
大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快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建设进程。以加快滨河新区建设、改造提升旧城区、调整布局结构为重点,加快张掖城区扩建改造进程,提高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以完善功能、优化布局、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加快推进各县城区扩容改造步伐,提升中心集镇和村镇建设水平,为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提供基础平台。编制生态市县区建设规划,积极推进示范创建工作。加强山丹河等重点区域污染治理,提高城乡环境质量。
二、做强做大特色优势产业,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强化科技支撑,壮大优势产业,打好生态、绿色、有机品牌,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转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强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甘州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进程,编制完善示范区总体规划和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小城镇建设等专项规划,提高示范区整体建设水平;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培育优质制种、蔬菜、肉牛等示范基地20个。加快以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为重点的核心区建设,高标准配套建设基础设施、科技示范园和产业园,完成二期土地整理8500亩,建成设施园艺试验园、特色作物试验园、高标准日光温室各300亩,建设年育苗500万株的工厂化育苗中心,强化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带动全市农业生产向绿洲现代农业方向发展。积极筹办第二届“绿洲论坛”,以发展绿洲现代农业的实践成果和专家的高端指导推动绿洲生态经济发展,扩大论坛的辐射效应和实践指导功能。
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规模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为目标,大力推广种养结合、农畜结合、林牧结合的生态立体农业循环模式,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各项政策,加快实施国家新增粮食生产能力项目,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增加蔬菜产量,提高供应能力。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玉米制种面积稳定在90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肉牛饲养量达到86万头,新增日光温室(钢架大棚)蔬菜、红提葡萄各1万亩、高原夏菜2万亩,现代农业示范面积达到42万亩以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升优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高度重视良种选育,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日光温室提质增效、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等实用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完善科技特派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包点入户制度,继续聘请“土专家”、“田秀才”担当科技指导员。深入实施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培训农村劳动力5.8万人;充分发挥农村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继续定向培训村干部和种养大户。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全年输转劳动力2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6亿元。
深入推进农村经营机制创新。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按照市场需求组织农业生产,促进产加销一体化和集约规模经营,提高综合效益。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县区培养一批万亩经营户,乡镇培养一批千亩经营户,土地流转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民群众提供有效的农产品生产、销售、信息和技术服务。在省内外大中城市设立特色农产品营销窗口,畅通农副产品储运销售渠道。
三、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全面落实省政府加快工业跨越发展“六大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提高工业经济效益和产业竞争力。
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围绕国家建设河西新能源产业基地、实施“西电东送”工程的战略部署,加快建设黑河宝瓶河、陶莱河三道湾等15个中小型水电站,新增水电装机37.3万千瓦。建成甘州区1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开工建设上海航天2万千瓦、甘肃汇能1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配套建设10万千瓦光伏组件生产线。启动平山湖5万千瓦试验风场项目建设。加快抽水蓄能、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前期工作,全力争取火电二期2×60万千瓦发电项目开工建设。借助内蒙、新疆煤炭资源开发合作平台,开工建设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
积极推进新材料基地建设。抢抓国家明确建设张掖钨钼生产基地的机遇,全力支持大型企业集团开发钨钼资源,建设采选、冶炼、深加工一体化产业链。扩容改造现有生产线,积极研究论证钨铁、钼铁、钨钼合金、特种钢等延伸产品开发项目。建成鑫泰公司10万吨电石生产线。
发展壮大特色农畜产品加工业。围绕蔬菜、葡萄等鲜活农产品保鲜、包装、储运,肉牛屠宰、熟制品加工、皮革生产,马铃薯方便食品开发,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农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建成高台10万头肉牛屠宰、民乐5000吨板蓝根、甘州10万吨饲料等9个农畜产品加工项目。完善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抓好原料基地建设,加强产销衔接,保证重点企业原料需求。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争取国家和省上产业政策支持,实施循环经济、技术改造项目39项。推进水泥产能整合,开工建设巨龙公司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二期和山丹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实施1.25万千伏安冶炼炉改造工程,新增10万吨新型铁合金生产能力。支持雪晶公司、昆仑公司等企业扩大战略合作,推进生物医药中间体项目建设,延伸产业链条。加强冶炼渣、粉煤灰、尾矿的综合利用,发展加气混凝土、保温新材料等新型建材。在建筑建材、冶炼化工等重点领域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促进节能降耗。
充分发挥工业园区聚集辐射效应。积极推动张掖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大各县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优化发展环境,为招商引资、集聚项目、培育产业集群创造条件。优化园区企业布局,延伸企业间资源循环链条,推进企业集聚生产、集中治污、集约发展。加快张掖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创业园、肃南皂矾沟冶金产业园、山丹煤化工循环产业园、民乐化工循环产业园等“园中园”建设步伐,开工建设金双喜集团小家电生产线等39个项目,建成投产20项。
四、加快发展旅游物流业,培育第三产业发展新动力
依托我市居中四向的通道优势和独具特色的历史、人文、民族、自然资源,大力发展以旅游和物流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提升壮大三产实力。
着力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强化“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观念,以“旅游发展年”活动为抓手,加强规划指导,狠抓景区建设,强化宣传促销,为把张掖建设成西部地区游客集散中心和丝绸之路精品旅游线上的重要目的地创造条件。加快大佛寺、丹霞地质公园、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焉支山、山丹马场、神沙窝城市沙漠公园等重点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祁连山腹地环线道路等景区路网,提高旅游景区通达能力。开工建设张掖宾馆、甘州区五星级和各县四星级酒店,完善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和接待水平。积极支持文化产品、旅游商品开发,推进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196万人(次)以上,旅游业综合收入达到10亿元,新增旅游从业人员1500人。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积极发展连锁经营、仓储运输、代理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健全完善流通网络。加强物流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新建火车站、高速公路物流园区和捷安、新乐物流配送中心,新建、改扩建一批特色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构建以大型物流园区、配送中心为主体,县区、乡镇集贸市场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补充的物流集散格局。积极引进国内外物流企业在我市建设物流基地,推进矿产品、特色农产品、工业品、日用消费品等重点领域物流发展。
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市场准入、财税金融、土地供应、管理服务等方面进一步制定优惠倾斜政策,在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社区服务、物业管理、教育培训、康复健身、家政服务等新型业态,促进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居民生活必需品、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等重点产品的市场监管,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空间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承载能力,夯实发展基础。
加强交通路网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建设进度,完成既有火车站改造和站前广场建设工程。继续抓好军民合用机场工程建设及试飞准备等工作,确保年底通航。加快建设甘州至肃南二级公路,新建和改扩建农村公路500公里,提高公路通达能力。开工建设张掖道路运输应急救援保障中心、客运中心站、公交枢纽站和各县公交、乡镇客运站,改善城乡交通运输条件。
加强农田水利重点工程建设。推进黑河中游引水口门改造及重点河段整治工程,实施马营河、大堵麻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完成山丹祁家店等6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高台摆浪河等6条河流治理工程。全面落实高台、山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任务。加大农村安全饮水投入,解决5万农村人口和1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加强耕地保护,完成甘州、民乐等县区26个土地整理项目,整理复垦土地7万亩。
加强电力通讯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城乡电网升级改造,建设高台330千伏和平原堡110千伏变电站,增容改造1座110千伏、4座35千伏变电站,进一步扩大电网输送和供给保障能力。加大设施农业集中区电力设施配套建设力度,保障设施农业用电需求。加强通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乡信息化应用水平。
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新农村建设。抓好以滨河新区和各县城为重点的城区建设,续建、改拓建城区道路22条30公里,配套建设集中供热供水、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提升承载服务能力。推进天然气入户工程,发展居民、商服用户1.2万户。实施市区集中供热二期工程,新增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加大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开工面积分别达到100万和15万平方米以上。加快山丹省级试点县和60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步伐,在统筹城乡发展、培育特色产业、培养新型农民、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解决关系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加大资金投入和工作力度,在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上取得新进展。
广开就业创业渠道。把扩大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坚持以发展促就业、以创业促就业,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行动,制定落实支持创业的政策措施,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大力发展新型服务业态,增加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困难群体就业工作。全年新增就业1.5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完善劳动监察、就业、社保联动执法机制,落实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和支付保障机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解决“老工伤”人员工伤保险、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和未参保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问题。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率先在肃南、临泽两县建立农牧民养老保险制度,参保率达到95%以上。加强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的有效衔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完善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临时救助、高龄老人补助等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重视社会养老问题,积极推进甘州区全国综合性养老示范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民政福利和残疾人、慈善事业。加快殡葬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殡葬改革管理。
办好惠民实事。整合项目资金,增加财政投入,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加强督查考核,在全面完成省上承诺实事的同时,围绕“增补社区办公经费、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条件、建设保障性住房、扶持设施农业发展、培训农村致富带头人”等方面,再为群众办好10多件实事。
抓好扶贫开发。多方争取项目和资金,全力扶持沿山贫困地区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推广“村有一项特色产业、户有一座万元棚圈、人有一门务工技能”的扶贫模式,重点抓好山丹盘山、民乐新庄、高台暖泉等一批产业扶贫示范村建设。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
七、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深入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落实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健全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按照“四集中”的原则要求,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结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认真组织实施“校安工程”,新建、改建城乡中小学17所,加固、新建校舍7.4万平方米。加快甘州区新办学校建设进度,解决城区学校班额过大问题。扶持发展学前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改善办学条件。支持河西学院、张掖医专学科建设,扩大职业技术教育规模,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专门人才。稳步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力度,切实维护校园安全。
高度重视人才开发和科技创新。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组织实施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业强市战略人才保障、重点领域急需人才引进、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五大重点人才工程”,重视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作用,保障重点工作、重大产业、重点项目的人才需求。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深化和扩大与中科院、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河西学院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合作,引导支持创新要素向重点企业和新兴产业集聚,解决“十大工程”、产业培育、项目建设等方面的科技攻关和技术难题。
切实加强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为群众提供满意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参合群众住院报销比例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推行新农合门诊统筹,年内覆盖60%以上的村卫生室。加强卫生服务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市人民医院综合大楼,完成100个县乡村医疗卫生、妇幼保健机构建设任务。重视疾病防控、爱国卫生、血液管理工作,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落实计划生育特殊扶助和奖励扶助政策,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提高出生人口质量,稳定低生育水平。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提高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点建设水平,积极推进市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扩大覆盖面。加强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骆驼城、许三湾大遗址保护工程。深入开展“文化下乡”、全民健身等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积极推进数字电视农村整转入户工程。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成第七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进一步改善街道社区基础条件,健全基层管理服务体系,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妥善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强煤矿和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安全监管,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和建设行为,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健全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加强粮油等应急物资储备和避难场所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落实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和支持藏区发展的政策,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继续保持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加强国防教育,深化双拥共建,做好退伍军人优抚安置工作,推进民兵、预备役和国防动员力量建设。强化食品药品监管,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养。
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增强加快发展的活力动力
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大重点领域的改革开放力度,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和办事效率。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基层医疗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教育、科技、文化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为社会提供更加充分的公共服务。积极推进城乡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提高公共财政管理和保障能力。把培植和壮大财源放在财政工作的首位,通过建设财源项目、依法科学治税、企业挖潜增效、向上争取资金等有效措施,夯实财源基础。加强公共财政建设,强化预算管理,探索建立财政预算公开制度,努力打造“阳光财政”。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增强财政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的能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切实压缩一般性支出,全力保障重点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健全监督机制,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合规、高效使用。
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支持金融机构拓展业务范围,调优信贷结构,不断扩大对“十大工程”、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争信贷投放增量高于上年水平。做好兰州银行张掖分支机构开业运营准备工作,配合敦煌银行分支机构入驻筹建。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推动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意识。
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在财税、土地、融资、人才、市场开拓等方面进一步予以倾斜,扶持发展科技型、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加工等中小企业。支持中小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开展经济技术合作,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鼓励支持民间投资,吸引更多的投资主体和生产要素向民营经济聚集。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管理、服务和引导,保护合法权益,促进依法经营。
全面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充分利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省内市州组团发展的有利时机,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吸引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集团特别是央企来我市投资,积极为内蒙、青海、新疆等周边地区资源的转化外运搭建平台,在承接产业转移、资源合作开发中形成发展新优势。大力拓展特色优质农产品销售途径,打开中亚、港澳、沿海发达地区等国际国内市场,提高农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和出口创汇能力。把招商引资、招行引资、利用外资同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提高开放发展水平。加强土地、矿产等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开发管理,为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提供有力支撑。
九、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为推动发展新跨越提供有力保障
履行职能职责,狠抓工作落实,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执行落实能力,努力建设法治型、服务型、效能型和廉洁型政府。
创新落实发展责任的工作机制。始终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政府工作的首要职责,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和紧迫感,谋强市之策,兴富民之举,切实把推动发展新跨越的强烈意识转化为具体行动。把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上的决策部署同张掖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用足用活各项支持政策,在突出特色中推进发展,在发挥优势中实现跨越。建立健全保障发展新跨越的目标责任体系,对重点工作继续实行目标管理、挂项承诺、通报公示、绩效考核、行政问责等措施,明确工作标准、工作时限和进度要求,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完善督查督办机制,加强重要决策、重大项目、重点工作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实行社会各界公开测评政府部门工作制度,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政府执行力和落实力。
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多做打基础、增后劲、管长远的工作,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弄虚作假,让各项工作都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真正做到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深入群众,一切工作从群众利益出发,用真感情、好作风与群众打交道,用新理念、新手段为群众谋福祉。敢于直面困难、正视矛盾,主动到情况复杂、问题较多的地方,到群众有需要、工作有难度的地方,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强政府效能建设,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办事程序,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坚决纠正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等不良行为。
筑牢严格依法行政的思想理念。把依法行政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自觉接受监督。完善与市政协的联系和协商制度,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界群众的意见建议,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保障人民群众参与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利。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和行政复议工作,规范行政审批。扩大政务公开覆盖面,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从源头上预防腐败。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我们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的重任激励着我们,人民的期盼鞭策着我们。实干收获希望,拼搏创造未来,让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攻坚克难的昂扬锐气、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开拓创新,奋发进取,为开创发展新局面,实现发展新跨越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