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365bet备用网站 > 政策 > 部门文件
各管理单位,各市州、甘肃矿区、兰州新区自然资源局,厅机关各处室局、直属事业单位:
为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加强自然资源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提升自然资源领域科技创新水平,服务自然资源“两统一”职责履行,根据《甘肃省自然资源厅科技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甘资规发〔2023〕1号),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2024年度甘肃省自然资源厅科技项目分为重点攻关项目、一般科技项目、成果培育项目三类。
(一)重点攻关项目范围
重点攻关项目分为基础研究和重点攻关两个类型,采用明确方向、择优立项的模式组织申报。各单位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所明确的主要支持方向,发挥单位技术优势,拟定具体攻关课题申报,经科技发展处组织专家评审后,择优立项,主要支持方向如下:
1.自然资源基础研究
(1)深化自然资源基础研究。加强全省自然资源生态演化规律研究,构建多学科融合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研究体系,为全省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2)发展土地资源保护基础理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求,开展“人-地”系统相互作用机制与和谐共生机理研究,加强土地资源安全保障供给和高效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加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技术研究,构建可持续性的土地生态系统服务模型;
(3)加强矿产资源深部探索和综合利用研究。加强祁连山、北山、阿尔金、西秦岭等重要成矿带成矿规律研究,深入开展战略性矿产资源潜力研究,支撑战略性矿产找矿行动;
(4)推进遥感信息智能提取技术研究。推进地理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现代地图学和地理学的融合研究,加大遥感信息提取、变化检测、智能训练等能力建设;
(5)强化自然资源管理科学研究。加强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研究,开展自然资源保护利用、自然资源资产监管、自然资源督察执法等领域监管新手段、新技术、新机制、新政策研究,提升自然资源履职尽责效能。
2.自然资源重点攻关
一是紧扣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来选题,在自然资源领域确定一批延链、补链、强链科技项目,推动传统产业工艺技术的迭代更新;二是紧扣资源保障、资源开发、高效利用等方面选题,聚焦资源勘探、开发、利用的重大科学问题与技术难题,在深部固体矿产勘查、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水土资源保障、国土空间优化开发以及战略性接替资源开发与颠覆性技术等方面关键技术突破,形成一批资源开发利用示范基地;三是紧扣国家和省上重大战略实施来选题,包括“双碳”战略、黄河国家战略、粮食安全等选择一批低碳转型、生态环保、集约利用的项目;四是自然资源部、甘肃省自然资源厅推动的其他重点科技创新领域。
(二)一般科技项目范围
对一般科技项目,采用不定方向、择优立项的模式组织申报。各单位围绕自然资源管理主责主业,结合单位实际,自行拟定课题申报,所申报的科技项目要突出科学性、实用性,重点解决自然资源领域科学技术难题,注重理论方法研究,发挥科技创新在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中的引领作用,推动自然资源领域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三)成果培育项目范围
对成果培育项目,采用资金补助的方式,重点培育科学技术奖励申报、标准制修订项目、科普着作培育项目。
1.科学技术奖励培育项目
为进一步提升自然资源科技竞争力,强化科技成果培育和转化,围绕自然资源主责主业,对已有成果的整理凝练、加快成果转化,不断提升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申报获奖的竞争力。各单位采取竞争比选方式,择优推荐具备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申报条件的,并具有竞争力的项目进行培育。推荐项目必须完成成果登记。
2.标准制修订项目
紧密围绕自然资源主责主业,培育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充分发挥标准化对自然资源业务工作的基础性支撑作用。
对具备标准申请立项条件(已完成标准的前期研制工作,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标准草案)的标准制修订项目择优立项,对获得批准立项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制修订项目,优先补助。
3.科普着作培育项目
为推动自然资源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促进学术交流与创新,对自然资源科普着作项目予以培育支持,资助具有原创性的学术、科普着作出版。选题内容围绕自然资源重点领域和重大主题,针对社会关切的自然资源热点问题,通过科普着作创作方式实现科研成果的科普转化,产出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科普着作。拟申报立项的科普着作项目须具有相对成熟的出版条件。
二、申报原则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自然资源部工作部署和落实全省自然资源工作会议提出的打造科技创新“经典版”的具体要求,充分发挥系统的技术优势,以科技创新支撑自然资源高质量发展。
1.管理单位、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直属事业单位和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平台、应用平台等为科技项目申报主体,根据省与市县财政事权支出责任划分,对市县申报的项目采取经费自筹方式。鼓励各单位与高校、科研院所及具有科研实力的企事业单位联合申报。由多个单位合作申报的项目,项目牵头单位要与合作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方权利义务、资金分配、知识产权归属、法律责任等。
2.鼓励各单位加大科研投入,采取1:1配套经费的方式(仅限于有自有资金的单位,财政资金不能作为配套资金)和省厅联合支持科技项目立项实施,形成合力推动自然资源科技能力提升。配套经费项目申报时须提交项目经费配套承诺书,除经费来源不同外,其他方面同等对待。配套经费和自筹经费科技项目须提供经费筹措承诺书。
3.项目申请单位要以解决工作实际问题、推进决策应用为导向,提出科学合理的总体目标,切忌大、全、散,力求科学、明确、精准。
4.申报项目研究内容重点突出,研究成果应用转化前景明确,产业化路径可行。
三、申报条件
(一)项目申报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研究条件。项目申请人必须是项目实际负责人,并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管理协调能力,一年内只能申请主持1个项目,参与不超过2个项目,在研自然资源科技项目负责人在实施期内不得重复申报。重点攻关项目的负责人,应具有副高(含)以上职称或博士(含)以上学历。一般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应具有中级或副高级技术职称(不含正高级),或本科学历且具有3年以上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经历。立项课题不得与已立项其他科技计划项目研究内容重复;
(二)鼓励各单位与高校、科研院所及具有科研实力的企事业单位联合申报,允许跨单位、多学科合作,优先支持研究方向稳定持续,基于一手调查研究资料,数据确凿、研究方法科学、分析全面深刻、提出可操作性对策建议的研究项目;
(三)项目申报要求资料齐全、信息真实有效,提交申报材料时须附《科研诚信承诺书》。
四、申报要求
(一)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项目申报工作的组织,严把质量关,做好申报人资格审核、落实项目配套经费。
(二)申报项目要符合《甘肃省自然资源厅科技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甘资规发〔2023〕1号)的要求。
(三)项目实施周期2年。
(四)申请人根据本通知要求,认真填写《甘肃省自然资源厅科技创新项目立项申请书》(格式见附件),经所在单位和推荐单位审核盖章后,由推荐单位统一将申报书(一式两份和电子文档)及项目汇总表送至甘肃省自然资源厅科技发展处;
(五)项目申报截止日期为2023年4月28日。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 刚 赵荣昌
联系方式:0931-8766535
电子邮箱:ya59718@foxmail.com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定西南路18号(甘肃省自然资源厅科技发展处)
邮编:730000
附件:1.推荐单位项目汇总表
甘肃省自然资源厅
2023年3月24日